沈陽市鴻宇不干膠印刷廠
聯系人:韓經理
電話(Tel):13904014321
全國統一服務熱線:400-024-6212
聯系QQ:13548228
郵箱(Mail):13904014321@163.com
公司網址(www):sxradiofans.com
地址(Add):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
承德路5號
郵編(Zip):110011
印章在先秦時就有,普通只需幾個字,表示姓名,官職或機構。印文均刻成反體,有陰文、陽文之別。在紙沒有呈現之前,公文或書信都寫在簡牘上,寫好之后,用繩扎好,在結扎處放粘性泥封結,將印章蓋在泥上,稱為泥封,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,這是當時失密的一種手段。紙張呈現之后,泥封演化為紙封,在幾張公文紙的接縫處或公文紙袋的封口處蓋印。據記載在北齊時(公元550~577年)有人把用于公文紙蓋印的印章作得很大,很像一塊小小的雕琢版了。
戰國(公元前475-前221年)時期的銅印。
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(公元284~363年)在他著的《抱樸子》中提到道家那時已用了四寸見方(13.5×13.5)有120個字的大木印了。這曾經是一塊小型的雕版了。
佛教徒為了使佛經愈加生動,常把佛像印在佛經的卷首,這種手工木印比手繪省事得多。
碑石拓印技術對雕版印刷技術的創造很有啟示作用??淌膭撛?,歷史很早。初唐在今陜西鳳翔發現了十個石鼓,它是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秦國的石刻。秦始皇出巡,在重要的中央刻石7次。東漢以后,石碑盛行。漢靈帝四年(公元175年)蔡邕倡議朝廷,在太學門前樹立《詩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周易》、《禮記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公羊傳》、《論語》等七部儒家經典的石碑,共20.9萬字,分刻于46塊石碑上每碑高175、寬90、厚20厘米,容字5000,碑的正背面皆刻字。歷時8年,全部刻成。成為當時讀書人的經典。很多人爭相謄寫。后來特別是魏晉六朝時,有人趁看守不嚴或無人看守時,用紙將經文拓印下來,自用或出賣。結果使其廣為傳播。
古人發往常石碑上蓋一張悄然潮濕的紙,用軟槌輕打,使紙墮入碑面文字凹下處,待紙干后再用布包上棉花,蘸上墨汁,在紙上悄然拍打,紙面上就會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樣的字跡。這樣的辦法比手抄煩瑣、牢靠。于是拓印就呈現了。
拓片是印刷技術產生的重要條件之一。
印染技術對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啟示作用,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紋圖案,用染料印在布上。中國的印花板有凸紋板和鏤空板兩種。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(公元前165年左右)出土的兩件印花紗就是用凸紋板印的。這種技術可能早于秦漢,而上溯至戰國。紙創造后,這種技術就可能用于印刷方面,只需把布改成紙,把染料改成墨,印出來的東西,就成為雕版印刷品了。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鏤空板紙印的佛像。
印章、拓印、印染技術三者互相啟示,互相交融,再加上我國人民的閱歷和聰明,雕版印刷技術就應運而生了。
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問題請和我聯系!